智能電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并逐步成為推動整個彩電行業產業升級的推動力。到底什么是智能電視?四川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徐明認為,目前國內對智能電視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各家都有自己的解釋,但也都大同小異。就長虹而言,智能電視必須有操作系統,開放的操作平臺,可以連接網絡,用戶可以自由下載和安裝應用而拓展電視功能,同時強化智能終端的融合和協同,為用戶提供最優的使用體驗。
多屏互動是長虹基于智能電視,為用戶量身定做的多個終端整合和協作方案,是長虹與各家的智能電視的最大區別。徐明說。一個新產業時代的來臨都不是突然間發生的事情,而是經過逐步變化的過程,智能電視也是一樣。對于電視智能化的來臨,長虹早有準備。徐明介紹說,長虹制定了智能化的發展戰略,將智能產品的發展提升到集團戰略層面來進行關注,在資源和組織上進行布局,并且提早進行智能電視技術的開發和儲備凸出優勢。
此外,長虹還就銷售和服務提升進行相關培訓和提升以適應智能電視產品的銷售和維修。在看好智能電視未來市場發展潛力的同時,徐明也坦承目前國內外企業對于智能電視的探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智能電視的發展面臨著定義和標準不統一,生態鏈、技術以及商業模式不成熟,消費者認知度不高,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落后等諸多因素,也成為中國彩電企業推廣智能電視的發展瓶頸。正是上述原因導致智能電視的推廣不利,阻礙了智能電視的快速普及。但是智能化始終是電視行業發展的方向,這一點得到業內的認可,標準、規范和內容只是時間的問題。
徐明說。 徐明指出,當前政府主管部門應組織行業加快推進相關標準建立,行業主管部門要支持扶持新型商業模式、服務形態和跨界應用,保護知識產權,推動內容和服務業快速發展。此外,中國彩電企業還應加強行業間合作和協同能力,實現資源共享與互享,推動智能產業健康發展。隨著智能電視時代的來臨,中國彩電市場也將進入一場資源和市場的重新洗牌,這其中大企業無疑將是最大的贏家。中小企業在行業變遷中,對資源的凝聚能力會比較差,并且缺少內容與服務的支撐,從而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其次,由于技術積淀和市場引導能力較差而喪失競爭力。徐明分析稱。
相比之下,同樣在國內廠商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卻相對擁有一定的優勢。徐明認為,本土企業對消費者的理解更深刻。加之本土企業在內容與服務上更有優勢,商業模式思考更為清楚。此外,國內企業擁有強大的渠道下沉能力和健全的銷售網絡,這些規模的因素均導致外資售后服務的質量和響應速度都難以跟國產企業比較。盡管智能電視已經成為行業不可逆轉的主流產品,但是智能電視和手機、筆記本電腦的在產品性質有所差別,作為家庭信息和娛樂中心的智能電視,其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與遠遠不可能與手機等快消品相比。徐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