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np79t"><i id="np79t"></i></video><dl id="np79t"><delect id="np79t"><font id="np79t"></font></delect></dl>
<dl id="np79t"><i id="np79t"></i></dl>
<dl id="np79t"><i id="np79t"></i></dl>
<video id="np79t"><i id="np79t"><delect id="np79t"></delect></i></video><video id="np79t"></video>
<dl id="np79t"><i id="np79t"></i></dl> <video id="np79t"><i id="np79t"><delect id="np79t"></delect></i></video>
<video id="np79t"><dl id="np79t"></dl></video>
<video id="np79t"></video> <video id="np79t"><dl id="np79t"></dl></video>
<video id="np79t"><i id="np79t"><delect id="np79t"></delect></i></video><dl id="np79t"></dl>
<dl id="np79t"><delect id="np79t"><font id="np79t"></font></delect></dl>
<dl id="np79t"></dl><video id="np79t"></video>
咨詢熱線:+(86)010 63308519
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技術前沿
保持穩定良好的細間距印刷工藝
來源: fbe-china.com作者: Kenny Fu時間:2019-11-20 13:06:07點擊:7518

Assembleon計劃展出MCP絲網印刷機。包括PCB傳送時間,該款設備印刷速度高達11秒,同時具有印刷工藝穩定性好,比傳統印刷設備PCB返工率降低5 0%。此外該款設備還具有更多優點,包括:網板適用范圍廣,可使用網板尺寸從550mm到750mm; 支持01005元器件;智能清潔系統; 配備2.5D印刷檢測設備供選擇;適用于高產量和多品種生產環境。

展位號: 2C30

由于01005元件、0.3mm間距CSP器件的引入, 電子元器件封裝正在將SMT技術推向極限.客 戶的小型化需求不斷推動著高密引腳器件的應 用;但是,在新的制造方式出現之前,目前的小型化技術 究竟能發展到哪一步?錫膏應用及錫膏印刷工藝的極限又 在哪里?

在過去的20年間,人們對細間距印刷工藝的主要因子 和關鍵工藝參數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其中包括:印刷速 度、刮刀壓力、鋼網開孔設計(鋼網加工、鋼網厚度、開 孔面積與橫截面積比)和錫膏的選擇等.但是,隨著鋼網 開孔面積與孔間距變得越來越小,影響錫膏轉移率和錫量 一致性的因素有所增多;因此,當前印刷工藝研究的關鍵是如何找出并使這些因素受控.

影響錫膏轉移率的因素
牋圖1是密間距印錫工藝的因果分析魚骨圖,從圖上可以 看出,影響錫膏轉移率的有六個主要因素:環境、錫膏、工具、PCB設計、印錫工藝和檢測.

試驗方法 ndium公司在位于美國紐約Utica的實驗室進行了為期 一個月的印錫試驗,所采用的是Assembléon公司銷售的 Yamaha YGP錫膏印刷機,該印刷機可以靈活改變刮刀角 度——作為印錫工藝的一個參數顯著擴大了細間距印刷工藝 的窗口.此外,該印刷機能夠在不同試驗條件下改變刮刀角 度(自動擦網后,工序暫停后,以及印刷每個批次中的第一 塊板后,等等);最終減少了整個試驗過程中印刷不同PCB 給試驗結果帶來的波動.

試驗過程中使用的錫膏是Indium的8.9HF,該產品為4 號粉制作,是專為應對小型化需求而開發的免清洗、無鉛、 無鹵素錫膏.

沿刮刀長度方向對鋼網底部支撐進行了優化,并在PCB 底部加了頂針,以保證刮刀壓力的均勻分布. 試驗變量包括印刷速度、脫模速度、印錫間隔時間和刮 刀接觸角度(45~60°).

錫膏量的數據通過 Koh Young 3020T 3D 系統測量得 出,最終轉化為0.45-0.3mm 間距的錫膏轉移率數據.

試驗板上設計了10x10μBGA的焊盤,尺寸和間距 0.05mm~0.5mm不等.采用電鑄鋼網,厚度3.5mil,開孔為1:1的方形孔,具體設計如表1所示.

另外一個變量是阻焊開窗,對于焊盤間距小于0.2mm的情況,焊盤之間完全沒有阻焊綠油,參見圖2和圖3.

脫模速度和刮刀角度對錫膏轉移率的影響

脫模速度設計為兩個水平:慢和快; 刮段?5 - 60°,每5°為一個水平. 試驗結果表明:對于開孔面積與橫截面積比大于0.70 的大焊盤,刮刀角度與脫模速度影響不明顯;但對于面積比小于0.66的小焊盤則有顯著差異.

從圖4可以看出,大脫模速度下錫量的波動比較大.在 一組試驗中,200-250μ (8-10mil)鋼網開孔的錫膏轉移率 從65%變化到85%,且波動不大.

可以看出,小刮刀角度(45°/ 50°)比大刮刀角度 (55°/ 60°)的印錫效果和一致性更好.此外,小刮刀 角度情況下,大脫模速度的印錫一致性要優于小脫模速度 的情況.

常規的想法是錫膏從鋼網的脫模速度越小,釋放的就 越完全,但從本實驗結果看卻與之相反.

刮刀角度和印刷速度 在最后一組試驗中,刮刀角度的范圍為45 - 60°,印 刷速度的范圍為25- 200mm/sec.試驗的目的是得出刮刀 角度和印刷速度對不同焊盤尺寸/ 間距錫膏轉移率的影響. 首先,每一個刮刀角度的最佳刮刀壓力被確定下來, 表2列出了最佳刮刀壓力的數據.刮刀壓力的確定是通過逐 步增加刮刀壓力直到錫膏被刮干凈為止.

對焊盤尺寸0.25mm(AR= 0.7)、0.20mm(AR = 0.56)和焊盤間距0.2mm 、0.15mm 的幾種不同焊盤設計 方案進行了組合試驗(見圖5),其中,0.15mm間距的焊盤之間無阻焊綠油.

結果表明,不同試驗組合的錫量一致性沒有顯著差 異,但是平均轉移率的差異較大,0.15mm 焊盤間距的錫 膏轉移率接近100%,較0.20mm焊盤間距高出15%.

二者之間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分析后認為是由 于 0.15mm 間距的焊盤之間沒有阻焊綠油,鋼網底部的平整度更好,有利于錫膏脫模.

此外,鋼網的加工工藝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當孔 間距很近時,電鑄鋼網的開孔將有所變化.由于密間距開孔 會改變局部電鍍速率,鋼網局部厚度的變化影響了面積比 AR,進而影響了錫膏轉移率.數據分析也證實了鋼網局部 厚度的大小將帶來錫膏轉移率的改變.

接下來,對 0.25mm(AR= 0.7)和 0.20mm焊盤(AR = 0.56)在0.1mm焊盤間距下的印錫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45 /50°刮刀角度的錫膏轉移率波動較大,而55 / 60°則較好.

前期在Yamaha設備上進行的試驗中,采用安裝在鋼網 開孔處的傳感器對刮刀壓力進行了實際測量.結果顯示,隨 著刮刀角度的增加,錫膏填充壓力呈明顯下降的趨勢(見表 3).鑒于此,較小刮刀角度對應的錫膏量的波動很有可能 是出于錫膏填充壓力增大的緣故,而過大的填充壓力會將錫 膏從焊盤上擠出.數據表明,針對上述鋼網開孔,刮刀角度在 55° 或更高的情況下可以得到較合適的刮刀壓力.

結論
過去人們對印錫工藝的關鍵參數和對這些參數的具體 影響有了系統的研究和發表,這些參數包括印刷速度、刮 刀壓力和鋼網設計.本試驗的目的是研究焊盤尺寸和焊盤 間距減小后是否引入了新的影響因素,結果如下:

1. 對于密間距印錫,印刷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減小 印刷過程中的PCB變形、沿刮刀長度方向對鋼網有效 支撐,可以改善印刷精度和錫膏轉移率. 2. 較大的脫模速度對保證錫量一致性有好處,但位于板 邊的細間距焊盤還需進一步研究. 3. 隨著焊盤尺寸和焊盤間距的減小,刮刀角度對錫膏轉 移率和錫量一致性的影響越來越大. 4. 在超細間距焊盤之間的阻焊綠油是錫量波動的一個重 要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指導今后的焊盤設計.| 5. 由于絕大多數的印刷機不允許調整刮刀角度這一參 數,目前為止還不能全面評估改變刮刀角度對減小過 程波動的作用.但如果可以改變刮刀角度,當遇到鋼 網擦拭、工藝調整和工序暫停的時候,則可以獲得更 好的錫量一致性.

本試驗研究發現,超細間距印刷工藝將引入 一些新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對當前尺寸的元器 件可能影響不大,但是隨著引腳尺寸和引腳間距 越來越小,刮刀角度和印刷速度將成為少錫、錫 量不一致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對于超細間距印刷工藝,錫量不足直接導致 返修,即使非常小的工藝波動都會對組裝直通率 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批量生產之前必須對印刷工序有一個全面的評估.

參考資料:] Anglin, C., “Establishing a Precision Stencil Printing Process for Miniaturized Electronics Assembly,” IPCTechnical Conference, March 29-April 2, 2009. 2] George Babka, “ Moving Towards a Stable Process:Minimizing Variation in Solder Paste Printing,” Originally distribu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dering and Reliability,”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ay 20-22,2009.

作者聯系方式: eorge Babka:george.babka@philips.com.  avid Sbiroli:dsbiroli@indium.com. ichard Brooks:rkbrooks@austin.rr.com. hris Anglin:canglin@indium.com.

> 相關閱讀:
> 評論留言:
聯系地址: 北京豐臺區廣安路9號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A19 企業郵箱:steve.zhang@fbe-china.com
?2019 版權所有?北京中福必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安備11010802012124 京ICP備16026639號-3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