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WiFi聯盟組織了300多家會員在上海舉行了一場產業研討會,同時宣布,由聯盟授權的全球第13家WiFi測試實驗室最終落戶中國――上海同耀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成為新的認證企業。 這也是中國第二家提供WiFi測試認證的實驗室。2005年,原信息產業部(現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計量中心獲得了授權。
而這一動作顯然是沖著中國WiFi市場而來。
掘金中國市場 中國WiFi增長太快了。比如,上海目前接入熱點已經超過3000個,未來幾年有望增加到2.5萬個。
WiFi聯盟執行總監Edgar Fgueroa說。
這基本可以覆蓋上海市各類公共場所。而更大規模的應用還正在醞釀。Edgar Fgueroa說,繼去年12月28日上海嘉定正式啟動中國第一個無線城市后,楊浦、黃浦、靜安、浦東新區等也開始規劃更大范圍的無線覆蓋項目,一個無線城市概念的上海有望誕生。
全國其他城市也在跟進之中。北京、廣州、深圳、南京、大連、成都、香港也紛紛宣布將推出類似計劃。不過,從進度來看,北京領先一步。今年6月,它趕在奧運之前正式推出了無線城市項目,宣稱,2009年將完成五環以內所有區域的熱點覆蓋。 Edgar Fgueroa表示,整個中國的WiFi熱點大約1萬個,2012年將增至3.8萬個以上,而目前中國電信、網通等運營商也在專門部署熱點網絡。
中國首個WiFi認證機構――工信部通信計量中心無線通信電磁兼容實驗室主任肖靂表示,繼筆記本電腦之后,融合WiFi模塊的手機或僅采用WiFi模塊的手機正大幅增長,2009年,中國將大約生產2億到3億部手機,其中帶有WiFi模塊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而這一切都涉及系統設備與終端,它們無法回避WiFi技術認證問題。Edgar Fgueroa表示,認證需求過多,正是聯盟急于在中國授權新的認證機構的緣由。
中國企業無法涉足核心領域 WiFi認證的工作,主要在于保證產品的互聯性與安全性,獲得全球或區域市場的準入權。
同耀副總經理劉志輝表示,中國對國外認證機構開放,很多國內外企業都參與競逐這一項目。本報獲悉,其中包括百年測試認證巨頭――瑞士SGS集團,后者目前在全球擁有1000多個分支,員工達53000人。
盡管如此,中國企業還無法真正涉入WiFi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因為,WiFi核心專利都掌握在英特爾等海外巨頭手中。目前,WiFi聯盟董事會為英特爾、博通、微軟、思科、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企業控制,沒有一家來自中國。華為、中興、聯想等在海外已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國企業,僅是普通會員,它們只能從系統與終端上向下延伸產業鏈。
這種游離在產業鏈核心之外的局面,也是中國市場一直不敢大規模推廣的理由。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通信業涉及信息安全,中國應該應用本土自主研發的技術。此前,中國無線局域網安全標準WAPI曾與WiFi競逐過國際標準,但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