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與英國標準協會近日在北京簽署了關于低碳產品認證的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雙方將共同開展以溫室氣體減排為主要目標的相關工作,包括共同推進低碳產品認證研究和促進形成低碳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等。建立低碳標準我國政府目前已提出了減排目標,即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據悉,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正在積極探索試點低碳產品認證的研究工作。
對多數人來說,低碳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被廣泛認知的術語,低碳標準更是鮮有人知?;羧A德科爾認為,標準對政府和公司有很大作用,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標準是一個混合體:一方面它可以作為工具支持立法,另外它能夠幫助公司自愿減排。據霍華德科爾介紹,在過去30年里英國標準協會一直致力于發展和環境相關的標準,比如著名的ISO14000是根據該組織起草的方案完成的,現在,ISO14000在全世界都是重要的環境標準。我們在不斷投資開發新標準,包括從ISO14000衍生出來的ISO 14064-1。標準最大的魅力是在于使各方達成共識,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使用,并開發低碳經濟。
霍華德科爾介紹到,如果這是一個國際標準的話,它需要在國際上與各方進行磋商達成共識,這個過程非常漫長?,F在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國際共識,而我們新開發的溫室氣體排放規范PAS 2050,已經在國際上和中國國內得到認可;此外,我們在PAS2050基礎上發展的PAS2060,也即將推出。賣掉排放額度英國標準協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墨淵認為,減排需要從源頭抓起,國內中小企業更重視成本,能源消耗會使成本增加。天津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碳排放的交易所,中小企業如果通過技術優化了能源管理體系,給企業的排放額度用不掉,就可以轉賣給別人,這樣就可以通過減少排放掙錢,使減少成本變為增加收入。英國也有一些碳信托有限公司,可以把用不完的排放量額度通過交易來賺錢。因此大家不要僅僅局限于談排放,因為最后要從源頭做能源管理才能實現低碳排放。
培養消費者低碳意識在談到低碳產品通常價格相對較高,如何提高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的積極性,如何幫助消費者識別市場上玲瑯滿目的標準?對此,霍華德科爾認為,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們工資水平不高,買不起低碳產品,從而形成低碳產品目前的市場還比較小,企業可能需要得到支持,比如說補貼,所以解決方案應該是擴大市場需求,形成規模,這樣企業才可以在無需政府補貼的情況下開發低碳產品。在英國的情況也是一樣的,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失業了,所以他們不會想用多花10%-20%的錢來買低碳的東西。政府和企業應該有一個長期的戰略。但很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培養消費者的低碳意識,據霍華德科爾介紹,英國最有效的減排是改變消費者行為方式,使消費者傾向使用低碳產品,由此驅動企業采取措施。除此之外,政府也需要制定減排目標。
他最后補充道,今天我們談低碳經濟、低碳產品,這不僅是要改變個人行為,更多的是體現了企業和個人的社會責任。事實上,大多數的人在能夠支付的情況下,一定會選擇低碳的產品。IT產業需發展低碳經濟但長期被當作綠色產業、環保產業來發展的IT產業,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究竟有多大空間?英國標準協會全球CEO霍華德科爾日前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IT行業跟傳統制造業相比已經是非常環保的綠色產業,但它同樣需要發展低碳產業,特別是在節省能源方面,IT行業已經有較強的發展低碳經濟的意識。
霍華德科爾表示,自己曾于2009年拜訪位于上海的中國超級計算機中心,這家中國國內最大的電腦中心,在節能方面已經開始了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此外,類似深圳證交所這樣的證券交易機構,雖然不是IT公司,但所有平臺都以IT為基礎,也有很強的意識要走向低碳。有關數據顯示,上海超級計算機中心每一天的電費就高達數萬元;高電量的使用反映了高額的碳排放量。數據大集中已經成為銀行、通信、金融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建設方向,大量的數據中心的建設面臨著對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節能不再只是重工業的事情。以美國為例,2005年全美發電的1.2%都用于數據中心,在中國也是一樣,如果一臺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達到10萬億次,僅僅國家信息中心一年消耗的電費就多達400萬人民幣,相當于一個小縣城的耗電規模。但在控制和降低IT產業能源消耗、以及生產和消費低碳產品方面,目前還沒有相關標準。